赵健民百年传奇壮丽一生
赵健民,1912年6月24日生于山东省冠县梁堂乡后梁堂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。1931年夏,考入临清六县联立简易师范,为寻求真理,赵健民告别家乡远赴省城求学,于1932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。在这里,他接受了早期的革命教育,接触了解救中国的指明灯——中国共产党,在他的积极申请下,1932年由姚仲明介绍,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一名共产党员,在白色恐怖包围中开展党的工作。
1933年5月,赵健民被推选为乡师党支部书记,7月任济南市委北区巡视员。1933年7月,因叛徒出卖,山东省委及全省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,与中共和北方局失去联系。危机关头,赵健民联系部分党员,独立开展党的工作,恢复和发展党组织,组建了中共济南和山东工委,与北方局取得联系。1934年2月初,他利用回家过春节的机会,积极开展党的工作,发展党员,使冠县境内开始了有组织、有领导的共产党活动,因此赵健民同志是中共冠县党组织当之无愧的创建人,同时他还是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者之一。1934年5月任济南市委书记。1935年冬起任山东省工委组织部部长、代理工委书记。1936年5月,山东省委重新成立,赵健民任省委组织部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。是年9月,因叛徒出卖被捕。在狱中,虽然受尽各种酷刑,但是赵健民同志意志坚定,威武不屈,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,有效的保护了山东党组织,并领导建立了狱中党支部,任书记。
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。经党组织营救,10月赵健民被释放出狱。出狱后,按照山东省委安排,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、冠县抗日游击队政委。他很快争取了部分绿林武装,发动群众,建立了鲁西北抗日游击队,打响了“鲁西抗战第一枪”。1939年1月,八路军东进,赵健民任八路军筑先纵队营长,此后历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、第七军分区司令员,建立、巩固、壮大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,冠县以“敌后小延安”享誉华北。在这里,不能不说由赵健民组织、指挥的陈贯庄阻击战。1939年1月,中共鲁西特委根据中共中央、毛泽东关于“迅速促成以十支队为基础团结其他部队组成纵队,成为鲁西北抗战及团结范部之核心”的决策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,决定以十支队为基础,成立“筑先抗日游击纵队”,即筑先纵队(简称筑纵)。1月14日,筑先纵队在冠县西北部的万善村正式成立,司令员张维翰,副司令员朱德崇。筑纵下辖7个团和1个独立团,近1万人。在鲁西北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,筑先纵队纵横驰骋在鲁西北大平原之上,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。
1939年4月下旬,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,筑先纵队在冠县斜店进行了改编,共编为5个营,其中第三营在营长赵健民的带领下,长期英勇奋战,成长为鲁西北地区一支强有力的抗日武装,被世人誉称为“赵三营”。
1939年6月3日,日军第三次占领冠县县城,并长期驻扎下来。鲁西北一带的抗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。7月6日,八路军总部决定,黄河以北的军事斗争归第一二九师领导。筑先纵队即归第一二九师指挥。9月20日,中共山东分局对鲁西区党委发出指示:“目前的基本任务,应当首先掌握黄河以南、鲁西各县,在馆、冠、邱三县全面地发展游击战争”。筑先纵队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,在馆陶、冠县、邱县一带,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,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。
此时,赵健民率领的筑先纵队三营,驻扎在冠县城东30华里处的陈贯庄,该村有200多户人家,村子周围筑有围寨。为了有效打击敌人,部队在围寨外加修了工事,在踞地面半公尺的高度挖掩体洞,并向外挖了枪眼。三营二连所驻之陈贯庄东南1华里远的小尹庄也加修了工事。
1939年10月1日下午,日军广獭旅团4000余人,由贾镇经陈贯庄南下桑阿镇“扫荡”,从日本军旗的排列中,可以看出其建制有大队、中队,步兵大队中间夹杂着迫击炮和重机枪连,再往后是由洋马拉着的山炮队,最后是40余辆汽车的辎重队。
发现敌情后,赵健民等人经过认真分析,决定打击敌人后尾部队,如果敌人进行反击,我方即利用有利地形,从防御中予敌以重大杀伤,天黑后再进行撤退。随后进行了战斗布置:副营长张文基率二连埋伏在陈贯庄东南的小尹庄,三连埋伏在陈贯庄村西南的松树林内,赵健民则率一连利用陈贯庄村东北起伏的荫柳棵地形,隐蔽接近敌人。根据部署,战士们迅速进行了埋伏。
当敌人的步兵队、炮兵队经过以后,汽车辎重队进入我方射程以内,三营一连战士即以密集的排枪向敌汽车队射击。趾高气扬的敌军,突然遭到排枪射击,顿时乱了手脚,遭到很大伤亡。敌人的步兵队、炮兵队停止前进,转回头进行反击。战士们在赵健民的指挥下一边还击一边撤到围寨里面,敌人在陈贯庄东北和东门外架起了三挺“九二”式重机枪,向围寨内的碉堡楼及围墙上部扫射。见寨墙上没有火力还击,敌一指挥官放松了警惕,又耀武扬威地指挥起来。一连战士大都在围墙下部洞式枪眼内向外监视敌人,营部通讯员、特等射手赵小庆瞄准敌指挥官猛击一枪,对方应声倒下。顿时,东面及东北面的敌人全部龟缩在荫柳棵起伏地里,再也不敢向村寨靠近。
此时,日军步兵大队已从东南方、南方及西南方向小尹庄及陈贯庄西南松林坟地进攻。敌人集中山炮和迫击炮向陈贯庄轰击,村东面的小墙多处被毁。日军在小尹庄东面、南面遭到三营二连战士们的抗击,数次增加兵力进攻,都被击退,伤亡惨重。接近黄昏时,三营副营长张文基在小尹庄东头阵亡,营部即命令二连顺道沟撤至陈贯庄村内。三营三连在陈贯庄西南松林坟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,也于黄昏时撤至村内。敌人因在各处进攻都遭到重大伤亡,多卧在地上不敢前进。在接连痛击敌军后,我军战士们信心百倍,情绪高昂。
夜幕降临,全营胜利撤出陈贯庄,向西南行军六十里到达朝城县刘家店子修整。此次战役,毙伤日军110多人。三营副营长张文基等24名指战员光荣牺牲。这是一次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战斗,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战决心,在鲁西北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,被称为鲁西北平原上的“平型关大捷”,“赵三营”威名远振,赵健民被誉为“常山赵子龙”。
解放战争时期,赵健民于1945年10月任中共冀鲁豫区委副书记兼冀鲁豫军团副政委、1947年9月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,1949年1月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政委,8月兼任军长。先后率部参加了豫东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。1949年11月起,先后兼任贵阳市军管会副主任、贵州支前司令部司令员、中共贵州省委常委,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2月,赵健民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兼西南铁路工程局局长,领导修建了康藏公路和新中国第一条铁路——成渝铁路,1952年年底任国家铁道部副部长。
1955年1月至1959年9月,赵健民担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三书记,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省长,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监察委员会书记。这期间,因抵制“左”的错误,受到批判,降职为济南钢铁厂党委第二书记、副厂长。1962年底被甄别后,1963年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政府党组副书记。1966年“文革”爆发,赵健民遭康生、谢富治诬陷,被关押7年零8个月。关押期间虽受尽迫害,但始终坚持原则,坚持斗争,英勇卓绝,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。1977年12月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,兼任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主任。1978年9月,党中央为赵健民公开平反,恢复名誉,被任命为国家第三(航空)机械工业部党组副书记、副部长。1981年7月,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,主动要求退居二线,《人民日报》曾发表题为《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》的专题报道。退居而先后,先后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顾问组组长、航空工业部顾问。
离职后,赵健民致力于地方党史编辑工作,任冀鲁豫边区革命史工作组组长,主持编写了《冀鲁豫边区革命史》、《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》和《冀鲁豫边区革命史资料丛书》。1997年,任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筹建委员会主任,领导建立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。这期间,担任《中共山东地方史》(第一卷)和《中共山东历史大事记》编审委员会顾问,为研究、编写中共山东党史花费了大量心血。1992年,他又受邀担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,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余热。
赵健民在中共第八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,在中共第十二大、第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。
赵健民同志虽然革命工作繁忙,但是从来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,时刻挂念着家乡的发展,尤其是退休后,多次来到家乡冠县,了解冠县的发展情况,深入到群众中,了解人民的生活水平。同时,他还十分重视冠县的档案事业,曾为冠县档案馆题词“鉴古知今”。
2012年4月8日,赵健民因病医治无效,在北京与世长辞,享年100岁。
主办单位:冠县档案馆 版权所有:冠县档案馆
ICP证号:鲁ICP备20007161号-1 电话咨询:0635-5231158 地址:冠县清泉街道和谐路 今日浏览量:50次; 站点全部浏览量:11257次